• 首页
  • 党建要闻
  • 权威声音
  • 廉政建设
  • 企业动态
  • 支部建设
  • 先进典型
  • 理论园地
  • +
  • 老干工作
  • 知识问答
  • 在线学习
  • 党建课堂
  • 党员信箱
首页 > 课堂 > 党建课堂 > 正文

陈望道:柴房里译出《共产党宣言》

发表时间:2019-09-19 15:21:41 来源:共产党员网 编辑:张晴

(陈望道)

  “五四”运动前后,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兴起,一些进步报刊开始介绍《共产党宣言》,但只是翻译部分章节或片断,尚没有完整的中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问世。

  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,参加同盟会,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创办《星期评论》。他在日本时购买了日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,曾试图将它译成中文,后来感到有一定难度而放弃。而今打算请人译出,就在《星期评论》上连载,但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,便请党内同志、《民国日报》主编邵力子物色推荐,并提出了翻译此书的三个条件:一是熟识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学说;二是精通德、英、日三种外语中的一种;三是有相当水平的语言文学素养。邵力子想到了浙江同乡陈望道,于是推荐给戴季陶。

  1920年3月,陈望道接到了上海《民国日报》主编邵力子来信,大意谓《星期评论》主持人戴季陶,约请他去沪上相商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事。

  陈望道留日时就读过日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,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与信仰欣然应承。戴季陶提供了日文本《共产党宣言》,为达精确翻译,陈望道请陈独秀出面,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处借来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英文本,以资对照。

  随后,陈望道回到浙江义乌县城西分水塘村老家,开始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虑及浙江在军阀统治下,民生不安,常有乡长保长警察之类下乡乱闯捞油水,故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务须绝对保密。陈望道把翻译处设在矮小僻静的柴房里,里边放两条板凳,搁上一块铺板当作写字台。白天靠着窗口透进来的亮光,或默读日文本,或挥笔书写,或对照英文本,晚上封闭窗口,点上煤油灯继续。

  一天,陈望道的母亲送来粽子给儿子当点心充饥,外加一碟红糖。过了一阵,母亲来取碗筷,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,红糖却原封未动。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:“吃完啦,这糖甜不甜呀?”陈望道仍浑然不觉,头也不抬:“甜,真甜。”

  经历了一个多月,至4月底,陈望道完成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翻译。

  1920年8月,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,共有8位成员,陈望道是其中之一。小组成立后的任务之一,是宣传马克思主义,重要一项,便是出版《共产党宣言》。正巧5月间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来上海,与陈独秀等筹谋创建中国共产党,还带来了一大笔款资。经由陈独秀的争取,维金斯基用共产国际经费,印制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
  8月中旬,中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1000册印成,很快售尽。至1926年5月,社会主义研究社印行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多至17版,更有难以计数的“盗版”,成为名副其实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学说经典著作。

责编:张晴

来源:共产党员网

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建工作处(党委组织部)版权所有
地址:长沙市五一大道351号长沙市省政府二院内 Email:gzwzzb@126.com 电话:(0731)82211473
传真:(0731)82211473 邮编:410011 湖南省国资委值班室电话:(0731)82211158